肉夹馍的历史渊源
肉夹馍,大家肯定都吃过,有的呢味道也会不一样,那是因为每一家放的佐料不一样,但吃起来都是一样的美味,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肉夹馍的历史渊源。
肉夹馍是古汉语“肉夹于馍”的简称,中国陕西省传统特色食物之一。
2016年1月,肉夹馍入选陕西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陕西地区有使用白吉馍的“腊汁肉夹馍”、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(肉臊子中放食醋)、潼关的潼关肉夹馍(与白吉馍不同,其馍外观条纹清晰,呈焦黄,内部呈层状,饼体发胀,皮酥里嫩,火功到家,食用时温度的烫手是比较好吃得时候,且老潼关肉夹馍是热馍夹凉肉,饼酥肉香,爽而不腻)。
外地人首次听说肉夹馍,都认为是病句,这是与古汉语有关,肉夹馍,其实是"肉夹于馍"。“肉”字放在前面起到强调的作用,引人垂涎。
肉夹馍的历史渊源
据史料记载,腊汁肉在战国时称为“寒肉”,当时能制作腊汁肉的是位于秦晋豫三角地带的韩国,等到韩国被秦国消灭以后,制作腊汁肉的工艺就传进了长安城。文昌门内的馆子命名为秦豫肉夹馍,隐喻着自己是正宗的腊汁肉名店。
腊汁肉的做法是:选用上等硬肋肉,用盐、姜、葱、草果、蔻仁、丁香、枇杷、桂皮、冰粮、大香等20多种调料汤煮而成,煮汤者是历代流传下来的陈汤,较少加水,腊汁肉其所以有名,与已有近80年历史的腊汁汤密切相关。
据说是从清代小贩毕仁义作坊买的,而毕仁义作坊的陈汤是从他曾祖父那里传接的,当然火工也需特别讲究,地道的腊汁肉色泽红润,酥软香醇,肥肉不腻口,瘦肉满含油,配上热馍夹上吃,美味无穷。
以上就是肉夹馍的来源啦,美味是从很久以前传流下来的,现在能享受到真的是幸福。